夫子终年醉不醒,若为问我故丁宁?出自哪首诗?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将进酒·君不见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夫子终年醉不醒,若为问我故丁宁?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加粗部分为直接回应题目关键词的句子,但原诗中此句并非完全独立成意,而是融入全诗情感之中,为符合题目要求,特此标注。)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意境奇妙,是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性格豪放不羁,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风貌,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全诗大意,特别是关键词句附近的部分进行翻译)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夫子您终年沉醉不醒,若问我为何如此执着于饮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释义

“夫子终年醉不醒,若为问我故丁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于饮酒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夫子,这里指友人或泛指智者,终年醉不醒,形容其常处于醉酒状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若为问我故丁宁,意为若问我为何如此执着于饮酒,丁宁即叮咛、嘱咐之意,这里引申为追问原因,整句诗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豪放不羁、气势磅礴著称,全诗通过描绘黄河之水、人生短暂、饮酒作乐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感悟。“夫子终年醉不醒,若为问我故丁宁?”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或智者的劝酒之词,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年),此时李白已名满天下,但仕途不顺,多次被朝廷排挤,他深感人生无常,世态炎凉,于是借酒消愁,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将进酒》,诗中通过对饮酒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反映了李白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