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杨万里
行行不知溪路深,但怪素月生遥岑。
微云忽断疏星见,几点流萤出远林。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与金国谈判,端平元年(1234年),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一代宗匠,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译文
一路行走,全然不知山间的溪水路途深远,只是奇怪为何明亮的月光会照耀在遥远的高山之巅,突然间,微云散去,稀疏的星星显现于夜空,几点流萤从远处的树林中飞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到的夜景,首句“行行不知溪路深”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行走与欣赏自然之中,忘却了路途的遥远与艰难;次句“但怪素月生遥岑”则通过“怪”字,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照耀远山景象的惊异与赞叹,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中的景象,微云散去,星星显现,流萤飞舞,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到的夜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通过“行行”、“但怪”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惊异与赞叹,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后两句的描写,更是将夜空中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山间行走时,被眼前的夜景所吸引而创作的,当时,他或许正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之中,忘却了世间的烦恼与纷争,在月光的照耀下,他看到了远山、星星和流萤,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心灵,使他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挥毫泼墨,将眼前的美景定格在了纸上,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