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唐·吕岩(吕洞宾)
我亦宿诵五千文,一念之差堕世纷。
红尘扰扰心难定,白日悠悠梦易昏。
欲向仙山求妙诀,还须人世断尘根。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闻。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唐代道教名人,后被誉为八仙之一,传说中他是一位道士,擅长炼丹和法术,常游历四方,行侠仗义,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在道教文化中,吕洞宾被尊为“纯阳祖师”,其事迹和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也曾熟读《道德经》五千言,只因一念之差便堕入了尘世的纷扰,红尘中的纷扰使我心神难定,白日里的梦境也变得昏沉,想要前往仙山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还必须先在人世间斩断尘世的牵绊,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在月光下聆听松风的声音,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自称曾熟读道家经典《道德经》,却因一念之差陷入了尘世的烦恼之中,他感叹红尘中的纷扰使自己心神不宁,梦境也变得昏沉,为了寻求解脱,他渴望前往仙山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但深知必须先斩断尘世的牵绊,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青山之外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聆听松风的声音,享受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深刻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在尘世中的困扰和在仙山中的向往,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追求,诗人也通过描绘青山、松风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吕洞宾的生平经历有关,作为一位道教名人,吕洞宾在游历四方、行侠仗义的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许多尘世的纷扰和内心的挣扎,他深感尘世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因此渴望寻求解脱和长生不老的秘诀,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影响,展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