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采药
唐·张籍
道翁采药昼夜勤,松根茯苓获兼斤。
山中无日不风雨,草木香花满涧春。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三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很大,其中乐府诗大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多深刻揭露上层统治阶级的横暴欺压和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使这些诗颇富于人民性;语言平易流畅,颇能反映当时民歌之风格,故称“乐府诗”。
译文
道翁采药不分昼夜地勤劳,从松树根部挖得的茯苓多达数斤,山中几乎每天都有风雨,但草木香花却使得山涧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道翁采药的辛勤与山中自然风光的美丽,首句“道翁采药昼夜勤”直接点明了道翁采药的勤劳与不分昼夜的努力;次句“松根茯苓获兼斤”则通过具体数字“兼斤”(即数斤)来展现道翁采药的成果;后两句则转而描写山中的自然环境,风雨不断却春意盎然,草木香花满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道翁采药的辛勤与山中自然风光的美丽,前两句通过直接叙述和具体数字的运用,展现了道翁采药的勤劳与成果;后两句则通过描写山中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与道翁的勤劳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道翁的辛勤与不易,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勤劳人民的尊敬与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籍对道教文化的兴趣以及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有关,张籍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对道教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而道翁作为道教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勤劳与智慧也深深吸引了张籍,张籍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这首诗正是他通过对道翁采药与山中自然风光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辛勤与不易,以及诗人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