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崖岭划若天地分,千柱耽耽压其垠”,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独秀峰》,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簇簇水中生,飞泉漱玉鸣寒烟。
穹崖划若天地分,千柱耽耽压其垠。
正当平野铺大绿,忽有孤峰插青冥。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摹拟和伪饰,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译文:
(部分译文,针对关键词所在句)
崖壁如刀削般将天地分隔,成千上万的石柱威严地矗立在它的边缘。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独秀峰的雄伟壮观,崖壁陡峭如同天地之间的界限,而周围则有许多高大的石柱,仿佛守护着这片天地。
赏析:
袁枚的《独秀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桂林独秀峰的奇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崖岭划若天地分,千柱耽耽压其垠”两句,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独秀峰的崖壁和石柱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独秀峰的雄伟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
袁枚在游历桂林时,被独秀峰的奇特景象所吸引,遂写下此诗,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是桂林山水的代表之一,以其孤峰挺拔、气势磅礴而著称,袁枚在诗中通过对独秀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审美。
《独秀峰》是袁枚在游历桂林时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崖岭划若天地分,千柱耽耽压其垠”两句更是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而备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