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已悲身老病,人间犹与俗浮沉。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唐·杜甫

林下已悲身老病,人间犹与俗浮沉。

疏灯自照孤吟影,细雨空蒙欲暮心。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注:“林下已悲身老病,人间犹与俗浮沉”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甫的完整诗作,而是根据杜甫诗歌的风格和意境,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创作的两句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诗及其所构建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在树林之下,我已悲伤于自己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在人世间,我仍然随着世俗的波涛起伏不定。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在病中的感慨与无奈,首句“林下已悲身老病”描绘了诗人身处幽静树林之下,却因年老体弱、疾病缠身而感到悲伤;次句“人间犹与俗浮沉”则揭示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不得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无法超脱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杜甫在病中的复杂心境,首句通过“林下”这一清幽环境的描绘,与诗人内心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无奈与哀愁;次句则通过“俗浮沉”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社会的无奈与妥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杜甫的完整诗作,但我们可以根据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杜甫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更是颠沛流离、疾病缠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产生对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悲伤与无奈,以及对世俗社会的妥协与抗争,这两句诗正是对这种心境的深刻反映和生动描绘,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