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舟中望庐山
唐·张九龄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附相关句:
正叹船如天上坐,那知人自日边来。(此句虽非全诗原句,但常与张九龄的庐山诗意境相联系,用以形容船行高远、忽遇来客的惊喜之情。)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九龄(678年-740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他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后,他迁右拾遗,因直言得罪权贵,贬为荆州长史,开元十四年(726年),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升任中书令,成为宰相,他为人忠诚耿介,敢于直言进谏,曾预言安禄山之乱,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张九龄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他去世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追思张九龄的忠言,感叹不已,张九龄的诗作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译文
(全诗译文)
扬帆航行了几千里,始终未曾遇见名山。
停船在浔阳城边,才初次看见香炉峰。
曾读过慧远和尚的传记,永远怀念他超尘脱俗的踪迹。
东林精舍就在附近,日暮时分只听到山寺的钟声。
(附加句意境)
正感叹船仿佛行驶在天上,哪里知道有人从日边(喻指京城或远方)而来。
释义
此诗描述了张九龄在乘船途中,经过长途跋涉,终于遇见心仪已久的庐山香炉峰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遇见名山的喜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怀念,附加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船行高远、忽遇来客的惊喜心情。
赏析
张九龄的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庐山香炉峰的壮丽景色,同时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则表达了遇见名山的喜悦与激动,诗人通过对比与转折,将旅途的艰辛与遇见名山的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通过引用慧远和尚的传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怀念与向往,附加句“正叹船如天上坐,那知人自日边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乘船前往某地途中,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所作,当时,张九龄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遇见庐山香炉峰时,他深感震撼与喜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张九龄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