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渡江
唐·韦庄
江风摇浪动云根,
水国春寒闭小门。
绿绕翠围山色好,
曲堤垂柳一溪喧。
照溪自叹尚微瘦,
趁渡人言殊未衰。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魂。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译文
江面上风起浪涌,摇动着云根(指江边云雾缭绕的山石),春天里水乡寒意犹存,家家户户紧闭着小门,四周青山绿树环绕,景色宜人,弯曲的河堤上垂柳依依,溪水潺潺作响,我照着溪水自叹身形尚显消瘦,而渡船上的人却说我一点也不显老态,夕阳西下,远行的船帆将停泊在何方?望着遥远的天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离愁别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江时所见的山水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感慨,前两句写江风、浪涌、春寒、闭门,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中间两句转而描写周围环境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通过“照溪自叹”和“趁渡人言”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忧虑与自我安慰,以及对未来归宿的迷茫与惆怅。
赏析
韦庄此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春色与宁静,为后半部分的抒情铺垫了基调,诗人通过“照溪自叹”与“趁渡人言”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状态的反思与自我调适,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也有对生命活力的肯定,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诗人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乱与流离,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次渡江旅行或避难途中所作,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既感叹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又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