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泰山
明·李攀龙
五百年间逢好日,披榛来访此崔嵬。
天门日暮云先起,岩岫春深雪未开。
侧足危梯盘鸟道,俯身深涧听松雷。
凭高四望心无碍,一片烟霞入眼来。
作者简介
李攀龙(1514年-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后七子之一,他自幼聪颖好学,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李攀龙诗文兼擅,以诗名世,其诗作风格雄浑壮丽,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五百年间难得遇到如此美好的日子,我披荆斩棘前来探访这座巍峨的泰山,天门处日暮时分云雾先起,岩岫之间春意深浓而雪尚未融化,我侧足走在险峻的梯道上,如同行走在鸟道上一般,俯身深涧,可以听到松涛如雷般轰鸣,站在高处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一片烟霞映入眼帘。
释义
“五百年间逢好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历机会的珍视和庆幸;“披榛来访此崔嵬”则描绘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后两句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
赏析
这首诗以游泰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豪情壮志,首联“五百年间逢好日,披榛来访此崔嵬”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历机会的珍视和对泰山的敬仰之情,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观,如天门日暮、岩岫春雪、危梯鸟道、深涧松雷等,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尾联“凭高四望心无碍,一片烟霞入眼来”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四望时的豁达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在游历泰山时所作,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竞相登临的胜地,李攀龙在游历泰山时,被泰山的雄伟壮丽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