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能哮吼如狮子,一瓣香应嗣放翁。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狮吼放翁香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果能哮吼如狮子,

一瓣香应嗣放翁。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袁枚开始了他三十年的文学生涯,他是清代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抒写性情,要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反对当时盛行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风,与翁方纲的肌理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王士祯的神韵说合称为清代四大诗歌理论。

译文

如果真能像狮子那样咆哮怒吼,

那么你的诗才便应继承陆游(放翁)的衣钵。

释义

这首诗是袁枚对某位诗人或自己的诗歌创作的一种期许和鼓励,首句“果能哮吼如狮子”,用狮子的哮吼比喻诗歌的雄浑有力、气势磅礴;次句“一瓣香应嗣放翁”,则是以陆游(号放翁)为榜样,表示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便能够继承陆游的诗歌传统,获得诗坛的一席之地。“一瓣香”是佛教用语,比喻虔诚的敬意或继承某人的学问、技艺等。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袁枚以狮子的哮吼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歌创作应有的气势和力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崇高追求,次句则通过继承陆游的诗歌传统,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历史传承和文脉相连,整首诗既体现了袁枚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袁枚对诗歌艺术的思考和探索有关,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袁枚一直致力于诗歌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思考和感悟,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崇高追求和对历史传承的尊重,这首诗也可能是对某位诗人或自己的诗歌创作的一种鼓励和期许,希望能够在诗歌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了“放翁”(陆游的号),但并未明确指出是写给哪位诗人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袁枚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普遍思考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