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阶两两元不动,自然万里无欃枪。的解释

小编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泰阶行

唐·杜甫

泰阶两两元不动,自然万里无欃枪。

四夷宾服朝阙下,八方砥砺贡遐方。

舜日尧年无限乐,柳条花蕊正芬芳。

小臣幸得承恩泽,乞取金盘贮御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泰阶星宿两两相对,稳固不动,预示着天下自然太平,万里之内没有战乱和兵器,四方蛮夷都归顺朝廷,在宫殿前朝拜,八方之地都努力进贡远方的珍宝,在舜帝和尧帝的时代,人们享受着无限的欢乐,柳条和花蕊都散发着芬芳,我作为一个小臣,有幸得到皇上的恩泽,希望能得到金盘来盛放皇上的御香。

释义

“泰阶两两元不动”中的“泰阶”指天上的三台星,古人认为三台星明亮且位置稳定,是天下太平的象征。“自然万里无欃枪”中的“欃枪”指古代用来形容彗星和妖星的恶气,这里比喻战乱和兵器,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太平、没有战乱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阶星的稳固和四方蛮夷的归顺,展现了诗人对天下太平、国家繁荣的向往,诗中“舜日尧年无限乐”一句,借用了古代圣君舜和尧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小臣,有幸得到皇上恩泽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唐朝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多次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杜甫作为一位心系国家和人民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天下太平、国家繁荣的渴望和向往,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皇上的忠诚和感激之情,希望能够在皇上的恩泽下,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了“泰阶两两元不动”,但“泰阶两两”并非杜甫首创的词汇或意象,而是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中的概念,杜甫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概念,来表达自己对天下太平的期望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