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全诗是什么?

小星12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元代诗人刘因的《山居杂咏》,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山居杂咏

元·刘因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

作者简介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自幼聪颖好学,曾师从名儒姚枢,学识渊博,尤精于理学,其诗文风格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世事的感悟。

译文

云雾的光芒悄悄侵入了我的足迹,翠绿的山色轻轻拂过我的衣裳,先生的道德之心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一丝一毫的愤怒和欲望都不曾有过。

释义

云光侵履迹:形容山中云雾缭绕,仿佛云雾的光芒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行人的足迹,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山翠拂人衣:翠绿的山色仿佛触手可及,轻轻拂过行人的衣裳,表现出山色的生动与亲近感。

先生道心平如砥:赞美先生的道德之心极其平坦宽广,如同磨刀石一般无瑕疵,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秋毫忿欲何曾起:强调先生内心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愤怒和欲望,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通过对先生道德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前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主题,通过对先生道德品质的赞美,升华了全诗的主题思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刘因生活在元代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他深感世事无常,人心不古,因此更加向往山林隐居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的集中体现,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赞美先生的道德品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山居杂咏》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追求和高尚情怀的哲理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