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便作晴明看,扑面飞蝇未退藏。出自哪首诗?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夏日

宋·杨万里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不宜便作晴明看,扑面飞蝇未退藏。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译文

夏日天长,午睡醒来后心情慵懒,无所事事地看着儿童们捉捕飘飞的柳絮,虽然天气看似晴朗,但不宜立刻就认为是完全晴朗的日子,因为扑面而来的飞蝇还没有找到藏身之处,依旧在空中飞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悠闲的生活场景,诗人午睡醒来后,看到儿童们在捉柳絮,感受到一种宁静与闲适,诗人也注意到虽然天气看似晴朗,但飞蝇仍在飞舞,暗示着天气并未完全转好,仍有些许不稳定因素。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闲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前两句通过“日长睡起”和“闲看儿童捉柳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后两句则通过“不宜便作晴明看,扑面飞蝇未退藏”的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天气的细腻观察和理性判断,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又不失深意。

杨万里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通俗易懂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通过简单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闲适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转折手法,使得整首诗在平淡中透露出深意,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在这首诗中,我们却看不到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忧,反而感受到一种宁静与闲适,这可能与诗人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有关,杨万里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和灵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夏日午后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理性的判断,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