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幽居林泉下,素琴寻得无弦曲。
野饷烹成不糁羹,淡泊生涯味有余。
白云生远岫,流水响前除。
心事自闲寂,谁人知此居。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淡泊与闲适,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归隐田园的志向与情怀。
译文
隐居在林泉之下,我寻得了一把无弦的素琴,弹奏出心中的曲调,野外采集的食物,简单烹煮成不加米粒的羹汤,这淡泊的生活却充满了余味,白云从远处的山峦升起,流水在前院的石阶上潺潺作响,我的心事自然闲适,又有谁知道我居住在这幽静之地呢?
释义
素琴寻得无弦曲:象征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无弦之琴,却能奏出心中的音乐。
野饷烹成不糁羹:指野外采集的食物简单烹煮,不加调料,象征生活的简朴与淡泊。
淡泊生涯味有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朴生活的满足与享受,认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首联以“素琴无弦”和“不糁羹”两个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白云、流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尾联以“心事自闲寂,谁人知此居”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得与满足,也流露出一种不为世人所知的孤独与寂寞。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内心得到极大平静与满足时所作,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简朴与宁静,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深深热爱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