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犹傍耳边来,残酒半随风力去。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边夜宿

唐·白居易

夜深江静水声微,

新声犹傍耳边来。

残酒半随风力去,

孤灯欲灭梦初回。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深夜时分,江面显得格外宁静,水声也变得微弱。

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新近的乐声,久久不散。

未饮尽的残酒,随着夜风轻轻飘散。

孤灯摇曳,即将熄灭,我从梦中初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夜深江静水声微”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次句“新声犹傍耳边来”则通过听觉上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思绪或情感,第三句“残酒半随风力去”以残酒随风飘散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留恋,末句“孤灯欲灭梦初回”则通过孤灯和梦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边夜宿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深人静、水声微弱、新声回响、残酒飘散、孤灯摇曳等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技巧,如“夜深江静”与“新声犹来”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而“残酒半去”与“孤灯欲灭”则相互衬托,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忧郁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白居易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江边夜宿时,他触景生情,将内心的感慨和留恋寄托于诗歌之中,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留恋,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孤独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