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全诗是什么?

梦梦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宿双流铺

朝代:宋

作者:李流谦

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

空山无人行路苦,独宿驿亭愁对语。

灯花忽喜故人至,起看青天星斗疏。

明朝又作西南去,何时归家见吾庐。

作者简介

李流谦,字无变,号澹斋,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南宋文学家、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成都府灵泉县尉,历仕雅州教授、汉州通判、知荣州等,乾道三年(1167),召为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兼侍读,以忤秦桧罢归,后起知德安府,复坐事免官,晚年寓居成都,有《澹斋集》传世,李流谦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在鸡鸣原前,大风猛烈地吹折了树木;夜晚到达双流铺时,大雨倾盆而下,空寂的山中无人行走,道路艰难困苦;我独自一人在驿亭中住宿,满心愁绪只能对着自己诉说,忽然,灯花闪烁,仿佛在欢喜着故人的到来;我起身望向窗外,只见青天之上星斗稀疏,明天我又要向着西南方向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中,见到我的房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遭遇风雨、孤独无依的情景,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联“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颔联“空山无人行路苦,独宿驿亭愁对语”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愁苦;颈联“灯花忽喜故人至,起看青天星斗疏”通过灯花的闪烁和星斗的稀疏,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尾联“明朝又作西南去,何时归家见吾庐”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愁苦,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也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整首诗语言流畅、节奏明快,既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又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流谦在旅途中夜宿双流铺时所作,当时,诗人正独自一人在旅途中奔波,遭遇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愁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