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僧
唐·贾岛
平昔飘然林下僧,更堪衰与病相乘。
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孤云伴瘦藤。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时间隐居为僧,后还俗应举,但多次不第,贾岛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刻画孤峭幽僻的艺术境界,锤炼词句,往往出奇制胜,他的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其苦吟精神,被一些诗人所推崇。
译文
曾经飘逸自在如同林间僧侣的我,如今却更加不堪衰老与疾病的双重折磨,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只有孤独的云朵陪伴着我那瘦弱的藤杖。
释义
平昔飘然林下僧:指诗人过去如同林间飘逸的僧侣,生活自在无拘。
更堪衰与病相乘:现在却难以承受衰老与疾病的双重侵袭。
白云深处无人识: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认识诗人。
唯有孤云伴瘦藤:只有孤独的云朵和诗人那瘦弱的藤杖相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病僧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首句“平昔飘然林下僧”以飘逸自在的僧侣形象作为对比,突出了诗人现在的境遇,次句“更堪衰与病相乘”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现在的困境,衰老与疾病的双重折磨让他倍感痛苦,后两句“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孤云伴瘦藤”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他身处深山之中,无人问津,只有孤云和瘦藤相伴,这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更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境遇的同情与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生平经历有关,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曾长时间隐居为僧,在这段隐居生活中,他或许亲身经历了衰老与疾病的折磨,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沧桑,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境遇下,通过描绘一个病僧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诗歌中常见的孤独、凄凉与苦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