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全诗是什么?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释义

三万里河东入海:指黄河绵延数万里,向东流入大海,这里的“三万里”是虚指,形容黄河之长。

万千仞岳上摩天:指华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及天际。“万千仞”同样为虚指,强调山岳之高。

遗民泪尽胡尘里:指中原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统治下,流尽了眼泪,生活在悲苦之中。

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年年都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但年复一年,始终未能如愿。

赏析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象起笔,用“三万里河”和“万千仞岳”来描绘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以此反衬出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和他们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不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愤慨,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民族苦难的深刻揭示,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北方金人势力强大,中原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中原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陆游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