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後人看。的释义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後人看。

(注:“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後人看”这句并非贾岛原诗《题李凝幽居》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以形成一首完整的、符合题意的诗,原诗中并无此句,以下分析基于调整后的内容。)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曾因冲撞京兆尹,被贬为长江县主簿,故贾岛被后人称为“贾长江”,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任命为普州司仓参军,晚年寓居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的安岳县,直至去世,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坎坷,但他能把不平之气化为清峭孤冷的诗句,在诗艺上取得了很高成就,其中以五言律诗见长,擅长炼字,工于雕琢,其“推敲”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野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敲着门,走过小桥,眼前是原野迷人的景色;推开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且离去,但还会再来这里,用心吟咏诗句不必厌烦,就像那堆积如山的残稿,后人会欣赏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友人李凝的幽居之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幽居环境的幽静、雅致,以及诗人对友人及其作品的赞赏之情。“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後人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歌创作的肯定,认为其诗作虽未完成,但已足够让后人欣赏和学习。

赏析

这首诗以访友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对友人的赞美,更通过描绘幽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而“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後人看”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友人作品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虽然“作意清吟未须厌,如山残稿後人看”并非贾岛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假设这是贾岛在访问友人李凝时,有感于李凝的诗歌创作和隐逸生活而创作的,贾岛一生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对友人的诗歌创作也充满了敬意和赞赏,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和追求的体现,贾岛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