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悟道
唐·李群玉
触人正自坐愚直,学道今当输拙勤。
心似秋潭澄静后,身如古木倚云深。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生活坎坷,但才华横溢,工于诗文,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因正直而常遭人误解,如今更当以勤奋学习道义来弥补自己的笨拙,内心如同秋天清澈的潭水,在沉静之后变得异常澄明;身体则像古老的树木,深深地倚靠在云端之中,站在千峰之巅,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无拘无束;置身于万象丛中,我得以领悟生命的真谛与自由,我不再向人间争宠夺利,只愿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与勤奋的坚守,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首联“触人正自坐愚直,学道今当输拙勤”直接点题,表明诗人因正直而常遭误解,但仍愿以勤奋学习道义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颔联“心似秋潭澄静后,身如古木倚云深”通过比喻,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澄明与超脱,颈联“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尾联“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澄明与超脱,以及对自由与正直的坚守,诗中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联的“触人正自坐愚直”既表现了诗人的正直品质,又暗示了他在世俗中的孤独与误解,而“学道今当输拙勤”则展现了诗人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颔联的“心似秋潭澄静后”与“身如古木倚云深”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颈联的“千峰顶上无拘束”与“万象丛中得自由”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尾联的“不向人间争宠辱”与“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晚年时期,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后,诗人对世俗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与羁绊,追求内心的澄明与超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情感追求,表达了对正直、勤奋、自由与超脱的坚守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