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渡
宋·陈与义
忆昔先皇幸蜀时,
南巡荆楚驾龙旗。
孤臣老抱忧时意,
欲请迁都涕已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其诗词深受苏轼、黄庭坚等人影响,风格独特,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陈与义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游历四方,增长见识,北宋末年,他因避战乱而南渡,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变迁,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的诗词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回忆往昔先皇(宋高宗赵构)南逃至四川的时候,
(我)跟随龙旗南巡至荆楚之地。
作为孤独的臣子,我年老仍怀有对时局的忧虑,
想要请求迁都,却已泪流满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先皇南逃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迁都的强烈愿望,诗中“孤臣老抱忧时意”一句,展现了诗人作为忠诚臣子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而“欲请迁都涕已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极度关切和无奈之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孤臣老抱忧时意”一句,以“孤臣”自喻,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而“欲请迁都涕已流”则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情感的流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忧虑和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宋高宗赵构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曾多次南逃,其中包括逃至四川的历史事件,诗人陈与义亲身经历了这些动荡与变迁,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回忆先皇南逃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迁都的强烈愿望,也通过个人的情感和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