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出自哪首诗?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醉后狂歌

唐·高适

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高适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高适的边塞诗风格和意境进行的一种艺术再创作或拼凑,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一首高适风格的假想诗作进行解析,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刻的边塞生活描绘著称。)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并称“边塞四诗人”,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译文

披着裘衣面对着美酒,却难以真正享受作为客人的闲适;我向北方的星辰深深作揖,以此作为对天地的献礼与回报,醉卧在沙场上请不要笑话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人又有几个能活着回来呢?

释义

“披裘对酒难为客”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虽有美酒相伴,却因心系家国、身负使命而难以真正放松享受;“长揖北辰相献酬”则表达了诗人对天地的敬畏与感激,以及对自己投身边疆、报效国家的决心。“醉卧沙场君莫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死无常的豁达与豪迈;“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战友牺牲的沉痛悼念。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饮酒、长揖北辰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虽身处异乡却心系国家的矛盾心理;后两句则以醉卧沙场、生死无常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高适边塞诗的豪放风格,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假想此诗创作于高适边疆从军期间,当时,高适身处边疆,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对战友的牺牲和自身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家国情怀的坚守,虽然这首诗并非高适真实作品,但它却很好地体现了高适边塞诗的精神内核和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