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唐·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
笛声闻远客,箫管满中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本诗节选部分译文)
酌取万斛美酒倒入玻璃舟中,在五城十二楼中尽情酣宴,笛声悠扬传向远方,箫管之声遍布整个中洲。
(注:全诗译文较长,此处仅展示节选部分译文,以符合题目要求。)
释义
“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侍郎叔在洞庭湖上饮酒作乐的盛况,万斛玻璃舟,形容船大且装饰华丽,如同用玻璃制成;五城十二楼,则指神话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宴会的奢华与美好,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洞庭湖上畅饮高歌、忘却尘世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洞庭湖上与侍郎叔共游时所作,诗中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气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宴会的奢华,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他希望通过饮酒作乐来忘却尘世的烦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这两句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富有想象力,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李白已经游历四方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人生经验,在洞庭湖上与侍郎叔共游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同时心中也充满了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白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