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卧听城门出土牛,罗幡应笑雪蒙头”,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辙的《立春日雪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立春日雪作
宋·苏辙
雪满山川迎玉节,冰开河汉送金船。
土牛未动春先到,罗幡应笑雪蒙头。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哲宗时,反对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南京判官、秘书丞、右司谏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复州安置,后移澧州,徽宗立,召为秘书监,迁起居郎,大观元年(1107年),罢为提举嵩山崇福宫,政和二年(1112年),卒,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苏辙生平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政治主张以儒术为本,自有一套政治哲学,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法”、“礼”、“仁”、“信”四个方面,他在散文、诗歌创作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并称“三苏”。
译文:
大雪覆盖了山川,仿佛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冰封的河面开始融化,仿佛在为船只的航行送行,土牛还未被拉动,春天却已经悄然来到;那些悬挂着的罗幡,似乎在嘲笑被雪覆盖的头顶。
释义:
诗中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大雪和冰融,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变迁,首句“雪满山川迎玉节”以雪满山川的壮观景象迎接春天的到来,寓意着春天的纯洁与美好,次句“冰开河汉送金船”则通过冰封河面的融化,预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土牛未动春先到,罗幡应笑雪蒙头”则通过土牛未动而春已到的对比,以及罗幡对雪蒙头的嘲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现象的幽默观察。
赏析:
这首诗以立春时节的雪景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变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比和幽默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喜悦之情的同时,也充满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立春时节所作,当时正值大雪纷飞,而春天却已经悄然来到,诗人通过描绘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苏辙的《立春日雪作》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歌,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雪景和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