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十八小牍
唐·白居易
乌江太守会宾客,问客何从得此乐。
客言前岁下东州,州人留客楚山郭。
楚山巫峡半云雨,清猿昼啼愁女萝。
又闻此山多夜猿,愁人听之心断绝。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舟行远望千山外,何处相思明月楼。
人生坠地各有命,穷达祸福随所遭。
唯应清夜梦魂飞,可到君家饮一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人生自落地时便各自有了命运,贫穷显达、灾祸幸福都随着各自的遭遇而来。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他认为,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无论是贫穷还是显达,灾祸还是幸福,都是随着个人的遭遇而变化的,无法预知也无法完全掌控。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白居易通过对比人生的不同境遇,强调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抗拒性,这种对命运的深刻认识,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感慨,这两句诗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普遍性,能够引起人们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友人李十八(即李宣,字十八)所作的一篇题跋,在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李十八的旅途经历和人生境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他也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自身的经历有关,他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首诗中,他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