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戒焚祀
唐·白居易
泥为缄封糠作火,
守护不敢非时尝。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用泥巴紧紧封住祭祀的器具,只用糠火来象征性地表示祭祀,
守护的人不敢在非规定的时间进行祭祀。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唐代的一种祭祀习俗,泥为缄封”指的是用泥巴封住祭祀用的器具,以示庄重和神圣;“糠作火”则是以糠火象征性地表示祭祀的火焰,而非真正的燃烧,整首诗强调了祭祀的规矩和时令,表明守护的人严格遵守规定,不敢在非规定的时间进行祭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祭祀习俗的尊重和对规矩的坚守,通过“泥为缄封”和“糠作火”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和神圣,诗中也透露出白居易对民间信仰和习俗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深感社会风气日下,人们往往忽视祭祀的规矩和时令,随意进行祭祀活动,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和祭祀习俗,白居易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规矩和时令的坚守,以及对民间信仰和习俗的尊重,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希望人们能够重视祭祀活动,遵守规矩和时令,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戒焚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祭祀习俗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也表达了他对规矩和时令的坚守,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是唐代文学中的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