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行
唐·杜牧
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低。
急投民家雨随至,燎衣不觉鸡唱晨。
身随百丈牵何处,心逐孤云去无迹。
闻说风光满上林,几时归去青山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清新自然,杜牧在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强调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他的作品在晚唐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春天已过半,却仿佛有了秋天的凉意,让人心意迷乱,山城刚下过一场雨,百花都被雨水打得低垂着头,我急忙跑到村民家中避雨,雨却紧跟着我来了,在村民家中烤干湿衣,不知不觉间已经听到了鸡鸣,迎来了清晨,我的身子被长长的纤绳牵引着,不知要走向何方;我的心却像孤云一样,飘向远方,了无痕迹,听说京城里风光无限,满园春色,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的家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村中行走时遇到的一场春雨,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身世漂泊、归期无定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急投民家雨随至,燎衣不觉鸡唱晨”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雨中急寻避雨之处的情景,雨势之急,使得诗人不得不匆忙投奔村民家中;而“燎衣不觉鸡唱晨”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村民家中烤干湿衣时,因疲惫和困倦而不知不觉间迎来了清晨的鸡鸣,这两句诗不仅刻画了诗人狼狈避雨的形象,还通过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哲思,诗人通过对山城春雨、百花低垂、孤云漂泊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孤寂,诗中的“身随百丈牵何处,心逐孤云去无迹”等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历山村时所作,当时,杜牧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仕途不顺,生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村春雨和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牧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