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海棠盛景
唐·杜甫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春色满城如锦绣,香风遍地入屠苏。
楼台掩映花间见,车马喧嚣柳外呼。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睹。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甫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成都的海棠花有十万株之多,它们的繁华与美丽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春天的色彩布满了整个城市,就像锦绣一般绚烂;香气四溢,随风飘散,连屠苏酒都仿佛被染上了芬芳,楼台在花丛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车马的喧嚣在柳林之外此起彼伏,这样的景色只应天上才有,人世间难得有几次机会能够亲眼目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成都海棠花的壮观景象,用“十万株”来形容其数量之多,用“繁华盛丽天下无”来强调其美丽之极致,诗中通过“春色满城如锦绣”和“香风遍地入屠苏”等句,进一步渲染了海棠花盛开时的美丽与芬芳,楼台与车马的描写也展现了成都的繁华与热闹,诗人以“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睹”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这一美景的赞叹与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成都海棠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海棠花的美丽与繁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海棠花的数量、色彩、香气以及周围的景象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这一美景的难得与珍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对当地的海棠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喜爱,他通过多次观赏与体验,深刻感受到了海棠花的美丽与繁华,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海棠花的诗篇,在诗中,杜甫不仅表达了对海棠花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成都的繁华与美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