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全诗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宋·汪遵

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笛声悠扬江水阔,唤起离人多少愁。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通过历史事件或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与见解,汪遵的咏史诗在唐代颇有名气,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后世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译文

谁说我的家乡远在六千里之外呢?在我眼中,那渔夫的蓑衣依然历历在目,江面上传来悠扬的笛声,宽广的江水仿佛也在共鸣,这笛声唤起了多少离人的愁绪。

释义

“谁谓吾庐六千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在远方,但心中对家乡的牵挂与记忆并未因距离而减弱。“眼中历历见渔蓑”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渔夫的蓑衣,来寄托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后两句通过笛声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愁别绪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闻笛”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眼前的自然景象,首句以反问开篇,直接点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次句则以“渔蓑”这一具体物象,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遥远的家乡,后两句通过笛声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更将离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唐代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或战乱等原因而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当他在江上听到悠扬的笛声时,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