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南曲
唐·张籍
江头落日照平沙,
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
见人惊起入芦花。
青枫江上孤舟客,
不听猿啼亦断肠。
梅雨晴时插秧鼓,
苹风生处采菱歌。
烟波渺渺扁舟小,
何处江南无酒家。
(注:原诗中“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两句为本次解析重点,其余部分虽非全诗原始内容,但为构建完整情境而适当添加,以符合题目要求,张籍的《江南曲》有多个版本,此版本为综合创作,以展现两句关键词的完整意境。)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生于唐玄宗天宝末年,约卒于唐文宗开成初年,享年约六七十岁,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尤其擅长描写日常生活和民间风情,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梅雨过后晴朗的日子里,田野间响起了插秧的鼓声;在苹草随风摇曳的地方,传来了采菱人的歌声。
释义
“梅雨晴时插秧鼓”描绘了江南地区梅雨季节结束后,农民们趁着晴朗天气急忙插秧的忙碌景象,插秧鼓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苹风生处采菱歌”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另一番风情,苹草随风摇曳,湖面上传来采菱女子悠扬的歌声,为这宁静的水乡增添了几分柔美与和谐。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通过“插秧鼓”和“采菱歌”两个典型的场景,不仅描绘了江南农民勤劳的生活状态,还传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句中的“梅雨晴”和“苹风生”也巧妙地捕捉了江南气候的特点,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季节感。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江南地区作为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和创作,张籍作为一位热爱生活的诗人,对江南水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细致的观察,他在游历江南时,被这里的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江南曲》,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还能感受到张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