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垫林宗一角巾,萧条村路并烟津。的释义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雨垫林宗一角巾,萧条村路并烟津。(此句为后人附会或误传,非原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990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王禹偁为人刚直,敢言直谏,因此屡遭贬谪,他的诗文风格简雅古淡,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著有《小畜集》等。

译文

(全诗译文,不包括误传的“雨垫林宗一角巾,萧条村路并烟津”句)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初露黄色,我任由马儿随意行走,悠然地欣赏着山野间的景色,兴致悠长。

万千的山谷回荡着秋声,那是傍晚时分的天籁之音;数座山峰默默无语地矗立在夕阳的余晖中。

棠梨树的叶子已落下,如同胭脂般的红色;荞麦花正在开放,散发着白雪般的香气。

为何在吟诗之后忽然感到惆怅?原来是那村边的桥和原野上的树,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骑马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秋日乡村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美丽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秋日乡村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谷和山峰在傍晚时分的景象,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诗人通过“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思乡之情,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贬谪期间所作,他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这首诗正是在他贬居乡村时所作,在乡村的宁静生活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需要注意的是,“雨垫林宗一角巾,萧条村路并烟津”这句并非原诗内容,可能是后人附会或误传所致,在赏析和解读这首诗时,应以原诗内容为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