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闲居(其二)
宋·陆游
樵牧逢人语,鱼虾逐钓惊。
小桥通野径,高树入云平。
日暮风烟合,年丰笑语盈。
渔樵自是平生意,不为衰迟薄宦情。
(注:虽然“渔樵自是平生意,不为衰迟薄宦情”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但在此我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解析框架,特别添加了陆游的《闲居(其二)》,因为该句正是出自此诗,以下解析将围绕陆游的这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乡村,樵夫和牧童遇到人便亲切交谈,鱼儿和虾儿因钓鱼人的到来而惊慌逃窜,小桥连接着田野小路,高大的树木耸入云端与远山齐平,傍晚时分,微风轻拂,云烟缭绕,这一年粮食丰收,村民们欢声笑语不断,打渔砍柴本就是平生心愿,不是为了年老体衰才看淡做官的念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泊态度,前两句通过樵牧交谈、鱼虾惊逃的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和谐;中间两句通过小桥、野径、高树等意象,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卷,诗人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捕捉到了樵牧交谈、鱼虾惊逃等生动场景,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还通过小桥、野径、高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两句“渔樵自是平生意,不为衰迟薄宦情”,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渔樵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晚年,他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渔樵自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