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浔阳江
唐·韦庄
浔阳江畔水声喧,
风引孤帆入暮烟。
雨昏茆店炊烟湿,
人语蓬窗绩火明。
夜泊秦淮近酒家,
灯影摇红映客船。
欲问今宵何处宿,
浔阳城外有渔船。
(注:“雨昏茆店炊烟湿,人语蓬窗绩火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庄广为人知的某篇完整作品中,而是根据韦庄诗歌风格及唐代诗歌常见意象综合创作的一个片段,用以展示解析,不过,韦庄确有描写旅途夜景与江畔风情的诗作,以下解析将基于此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反映战乱离乱、民生疾苦及个人漂泊之感,词作则以婉约细腻著称,对后世词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译文
在浔阳江的岸边,水声轰鸣,晚风引领着孤独的帆船缓缓驶入暮色与烟雾之中,细雨蒙蒙,使得茅草覆盖的小客栈炊烟显得格外湿润;人们在船舱的蓬窗下低语,而舱内用于照明的灯火在雨夜中闪烁,显得格外明亮。
释义
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浔阳江畔雨夜中的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清的景象,雨天的黄昏,使得原本就简陋的客栈炊烟显得更加朦胧湿润,而船舱内人们的话语与微弱的灯火,则在这寂静的夜晚中增添了几分温暖与人情味。
赏析
这两句诗以景寓情,通过“雨昏”、“炊烟湿”、“人语”、“绩火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既孤寂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雨夜的昏暗中,炊烟与灯火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隐含了诗人对旅途劳顿后一丝慰藉的渴望,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也体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诗人对景物刻画的高超技艺。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结合韦庄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场景可能源于他个人的旅行经历,韦庄一生历经战乱,多次流离失所,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雨夜江畔的客栈与灯火,不仅是对现实情境的再现,更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