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睦州四韵
唐·杜牧
经年薄宦客桐庐,市邑萧然一物无。
岸阔樯稀浪拍天,云低日暮远模糊。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徂。
独坐对寒流,渔翁夜傍芦。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约公元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为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曾任官,杜牧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早年曾游历江南,后入仕为官,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贬谪,他的文学创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多年来我作为卑微的官吏客居在桐庐,这里的市集萧条,几乎看不到什么物品,河岸宽阔,船只稀少,浪花拍打着天空,云彩低垂,日暮时分远处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因为病痛,我深知夜晚的漫长;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更加感觉到秋天的流逝,独自坐在寒冷的河岸边,看着渔翁在夜晚靠近芦苇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牧在桐庐为官时的孤寂与落寞,首联“经年薄宦客桐庐,市邑萧然一物无”直接点出诗人客居他乡、官职卑微且所处环境萧条的境遇,颔联通过描绘河岸、船只、浪花、云彩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寂寥,颈联则转入诗人个人的感受,病痛与年长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与孤独,尾联以渔翁夜归的场景作结,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含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杜牧在仕途不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市邑萧然一物无”与“岸阔樯稀浪拍天”等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荒凉与空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诗人通过“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徂”等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在桐庐为官期间,当时,杜牧因仕途不顺而心情抑郁,加之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现实背景,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