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谢章骠骑
唐·刘长卿
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万里向安西。
旌旗杳杳寒日暮,鼓角萧萧大风吹。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惭非故将前侯比,误辱优贤养老恩。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田园之景,风格清丽婉约,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我曾经跟随伏波将军征战到遥远的边疆,从碛西(今新疆地区)万里迢迢奔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在寒冷的黄昏,旌旗在寒风中摇曳,鼓角在大风中呼啸,望着故乡方向的明月,我不禁流下思乡之泪;而脚下的胡沙,也耗费了我无数的马蹄,我惭愧自己无法与昔日的将领和前朝的侯爵相比,却错误地承受了朝廷对贤者和老人的优待之恩。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跟随军队征战边疆的艰辛经历,以及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渴望,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承受朝廷优待之恩的惭愧之情,认为自己无法与昔日的英雄豪杰相比。
赏析
这首诗以征战边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体验和感受,诗中“旌旗杳杳寒日暮,鼓角萧萧大风吹”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边疆战场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也通过“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等句,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战争的厌倦。
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诗人以“惭非故将前侯比,误辱优贤养老恩”作为结尾,既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惭愧之情,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这种结尾方式既符合诗歌的韵律要求,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至边疆地区,在边疆的日子里,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荒凉,对战争和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渴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承受朝廷优待之恩的惭愧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个人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