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还山吟赠耿湋
唐·韦应物
白首还山不自存,天书四降海边村。
岩泉潄濯足可拟,况有松风长拂门。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逐渐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转而追求隐逸生活,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韦应物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白发苍苍的我回到山中,已无法自给自足,朝廷的诏书四次送到海边的村庄,我却无心再涉仕途,山中的岩泉足以洗濯我的双脚,这样的生活已足够比拟,更何况还有松风时常拂过家门。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首句“白首还山不自存”描绘了诗人年迈归隐山林的情景,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次句“天书四降海边村”则通过朝廷多次征召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仕途的决绝态度,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首句中的“白首”与“还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次句中的“天书四降”则通过朝廷征召的频繁,反衬出诗人对仕途的决绝态度,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晚年归隐山林后所作,当时,他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选择了归隐山林,在隐居期间,他创作了这首《还山吟赠耿湋》,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决绝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理想,耿湋是韦应物的朋友,此诗可能是韦应物在隐居期间赠予耿湋的,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