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病茅檐底,卧听儿童嚇雀声。全诗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居初夏

宋·陆游

老病逢春只欲眠,

蒲团纸帐对孤灯。

如今老病茅檐底,

卧听儿童嚇雀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年老多病的我遇到春天也只是想要睡眠,

蒲团纸帐前孤灯相伴度过漫漫长夜。

如今在这老病缠身的茅屋之下,

只能躺着聆听外面儿童驱赶麻雀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晚年因病体衰弱,对春天的美景已无心欣赏,只能独自在简陋的茅屋里,听着外面儿童嬉戏驱赶麻雀的声音,度过寂寞的时光,诗中“老病”、“茅檐底”、“卧听”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寂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陆游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首句“老病逢春只欲眠”,直接点出了诗人因病体衰弱,对春天的美景已无心欣赏,只想睡眠的状态,次句“蒲团纸帐对孤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氛围,蒲团、纸帐、孤灯,这些简陋的用品,暗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清贫与孤寂,后两句“如今老病茅檐底,卧听儿童嚇雀声”,则将诗人的心境推向了高潮,他只能在这简陋的茅屋里,听着外面儿童驱赶麻雀的声音,度过寂寞的时光,这种声音,对于诗人来说,既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让他在孤独中感受到一丝生活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已年近古稀,身体多病,生活清贫,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晚年却屡遭排挤和打压,壮志难酬,心情抑郁,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己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晚年生活的孤寂与无奈,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