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五陵衣马自轻肥。
青娥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吹不绝。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纭。
皇孙犹曾莲鹤方,帝子不可见乘黄。
窃闻天子思旧臣,九老今无一二存。
奈何不使直气见,坐令耆旧哭路隅。
金粟堆南木已拱,玉槎东去水空流。
耆旧凋零谁晤语,篇章璀璨尚风流。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殿千门万户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回忆往昔,先皇曾到朔方巡视,五陵的贵族子弟个个穿着轻裘肥马。
楼船上轻歌曼舞,美貌的少女吹奏着横笛和短箫,乐声不断。
珍贵的驼峰出自翠绿的釜中,水晶盘中盛放着鲜美的鱼肴。
犀牛角做的筷子许久没有夹菜,鸾刀空切着肉丝纷纭飞舞。
皇孙们还曾玩过莲鹤方壶的玩具,而帝子已无法再乘黄鹄飞翔。
我私下听说天子还在思念旧臣,但九位老人如今已没有一两位还在世了。
为什么不让正直之气显现呢?却让老臣们在路上哭泣。
金粟山南的陵墓树木已长成合抱之木,而玉槎东去的流水却空自流淌。
老人们相继去世,我还能和谁交谈呢?只有他们璀璨的篇章还流传着,风采依旧。
皇帝的銮驾一去不复返,玉殿千门万户如今已是一片空寂。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描绘了先皇巡游时的盛况,与如今耆旧凋零、玉殿空寂的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特别是“耆旧凋零谁晤语,篇章璀璨尚风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老一辈文人的怀念和他们文学成就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回忆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诗人还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耆旧凋零谁晤语,篇章璀璨尚风流”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老一辈文人的怀念和敬仰,还赞美了他们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永恒的精神风貌,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创作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在这场战乱中,许多老一辈的文人墨客相继去世,他们的文学成就和精神风貌成为了后人怀念的对象,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