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晋·刘琨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七雄五伯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晨。
榆溪雁阵寒初上,兰阪渔舟夜未眠。
刘琨晚抱闻鸡恨,安得英雄共著鞭!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历史上刘琨虽有名句“闻鸡起舞”,但直接以此句入诗并构成完整作品的记载并不确切,故以下解析基于模拟创作的背景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琨(模拟设定)
朝代:晋
作者简介
刘琨,字越石,晋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以英勇善战、文采飞扬著称,生于乱世,心怀天下,早年曾参与平定八王之乱,后任并州刺史,抵御外族入侵,表现出色,其诗文多抒发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怀,尤以“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后人。
译文
我纵观自古以来那些贤达之人,凡是功成名就后不知退隐的,最终都遭遇了不幸,春秋时期的七雄五霸纷争不断,他们的兴衰成败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榆溪边雁群南飞,寒意初现,兰阪上的渔舟在夜色中仍未安眠,我刘琨晚年仍怀有闻鸡起舞、报效国家的遗憾,哪里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英雄与我并肩作战呢!
释义
此诗通过回顾历史,感叹英雄人物的命运多舛,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首联指出功成不退者多遭不幸,暗含对时局的忧虑;颔联以春秋七雄五霸为例,说明世事无常,兴衰难料;颈联描绘自然景象,寓情于景,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忧虑;尾联则直接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作者晚年仍怀壮志未酬的遗憾,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叹息,作者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刘琨晚抱闻鸡恨,安得英雄共著鞭!”更是点睛之笔,既体现了作者个人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英雄迟暮的深深感慨。
创作背景
(模拟设定)此诗创作于刘琨晚年,时值晋朝内外交困,国家动荡不安,刘琨虽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晚年因政治斗争失利,被贬至边疆,壮志难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叹英雄末路,遂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悲愤与无奈,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知音难觅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