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塞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平生亭障休兵日,惨澹风云阅武天。
铁马金戈空自许,塞垣衰草几兴亡。
黄沙白骨埋忠骨,落日孤城闭暮烟。
回首故园何处是,心随明月到君边。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我平生的记忆里,边塞的亭障在休兵的日子里显得格外宁静,而阅兵时的天空则风云变幻,气氛惨淡而庄严,铁马金戈的壮阔场景只是我个人的空想,边塞的城墙与衰败的草木见证了无数的兴亡更替,黄沙之下埋藏着无数忠勇将士的白骨,落日余晖中,孤城紧闭,暮霭沉沉,当我回首望向故乡的方向,却不知它身在何处,只有我的心随着明月飞向了你的身边(指远方的亲人或故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与历史的沧桑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故土的深深思念,首联通过“平生亭障休兵日”与“惨澹风云阅武天”的对比,展现了边塞和平与战争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颔联与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无情,黄沙白骨、落日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苍凉的美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和平的深切渴望,诗中“铁马金戈空自许”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无奈与遗憾,也暗示了战争的虚幻与无意义,而“黄沙白骨埋忠骨”一句,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直接控诉,令人动容,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外患频仍、内忧不断的时代,陆游本人也多次投身军旅,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边疆地区任职或游历期间,面对边塞的苍凉景象与历史的沧桑变迁,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陆游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