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的解释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戍边叹

唐·王昌龄

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频年宿卫临清渭,应有星霜染鬓边。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王昌龄集》。

译文

清晨我穿上军装,心中充满了惆怅,五年来我四处奔走,足迹踏遍了荒凉的边疆,连续多年在清渭河畔守卫皇宫,我的鬓发想必已经被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吧。

释义

首句“晓束戎衣一怅然”描绘了诗人清晨穿上军装的情景,同时透露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次句“五年奔走遍穷边”则概括了诗人五年来在边疆奔波劳碌的艰辛生活,后两句“频年宿卫临清渭,应有星霜染鬓边”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长期守卫皇宫的辛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首句“晓束戎衣一怅然”以清晨穿军装的场景切入,既点明了时间,又突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次句“五年奔走遍穷边”则通过时间的跨度,展现了诗人边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后两句则通过“频年宿卫临清渭”和“应有星霜染鬓边”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疆戍守期间所作,当时,王昌龄因事被贬至边疆,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他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辛与不易,对边疆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他也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感慨,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边疆士兵的艰辛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