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鸿
宋·范成大
俗态十年看烂熟,不如留眼送归鸿。
南来北去何曾定,且向樽前听断鸿。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示例,实际历史上范成大可能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示例进行。)
作者简介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北宋末年,历经南宋高宗、孝宗两朝,以诗文著称,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译文
十年来,世俗的种种情态我已看得熟透,
与其如此,还不如把眼光留给那远去的归鸿。
南来北往,人生何处是定所,
不如暂且在这酒樽前,聆听那断续的鸿雁之声。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情态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俗态十年看烂熟”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疲惫感;次句“不如留眼送归鸿”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渴望,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漂泊不定,以及诗人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片刻宁静的心态。
赏析
此诗以“归鸿”为线索,贯穿全诗,寓意深远,诗人通过“俗态”与“归鸿”的对比,展现了自己对世俗社会的疏离感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诗中“看烂熟”三字,透露出诗人对世俗情态的深刻洞察和无奈;“留眼送归鸿”则是一种超脱和释放,表达了诗人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虽为示例之作,但可假想其创作背景为范成大在仕途坎坷、人生漂泊之际,对世俗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盛行,诗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世俗情态产生了厌倦和疲惫感,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