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咏怀二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咏怀二首·其二

唐·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移。

金埒晓驰逐,玉堂夕燕嬉。

苍生竟何报,空死蓼莪诗。

秋风白露晞,朝起纨扇疲。

身去将何之,恨恨终天涯。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一朝为蓼虫,颜色如丹砂。

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

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樽清酒对衰翁。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梦天》、《将进酒》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译文

日夜著书终于结束,惊觉白发如霜般落下。

对着镜子自己苦笑,难道真是南山移来了吗?(暗指岁月流逝)

早晨在金埒上驰骋追逐,晚上在玉堂中宴饮嬉戏。

苍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回报,只留下《蓼莪》诗般的哀痛。

秋风白露渐干,早晨起来纨扇已无力扇动。

身体将要离开哪里去呢,满腔怨恨直到天涯。

深深的忧虑能伤害人的身体,绿鬓变成了白蓬。

一旦成为蓼虫,颜色反而如丹砂般鲜艳。

苍天可以依靠却何曾衰老,白发因愁苦却未显公平。

想要寻求四位老者一同住宿,共饮一樽清酒面对衰老的自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愁苦和忧虑时的无奈与愤懑,诗中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赏析

“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苍天不老反衬自己因愁苦而早生白发,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和无奈,这两句也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这首诗正是他内心苦闷和愤懑的写照,通过描绘自己日夜著书、驰逐嬉戏、面对白发等场景,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公的深刻感慨和无奈之情,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