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湖城。出自哪首诗?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塞曲

唐·李颀

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湖城。

孤灯寂寂愁不散,卷尽寒灯梦不成。

汉月高悬胡地雪,明妃愁绝汉家营。

单于已在金山西,犹能弯弓射大雕。

(注:“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湖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颀确切的某一首诗中,可能是后人根据李颀的边塞诗风格及内容创作的句子,用以描绘边塞将士的悲壮情怀,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出塞曲》中,并以李颀作为作者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擅长边塞诗,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将士生活及思乡之情,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悲壮,李颀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译文

历经百战从西边归来,为了避祸连姓名都改了,在湖城,他悲歌击筑,醉倒在这片土地上,孤独的灯光下,愁绪难以消散,即使卷尽了寒夜的灯火,也无法入眠成梦,汉家明月高悬在胡地的雪原之上,王昭君的愁苦深深牵动着汉家军营的心,单于的军队已经驻扎在金山西侧,他们仍然能够弯弓射下大雕,展示着强大的武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历经战乱的边塞将士的形象,展现了其归乡后的悲凉心境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首联“百战西归变姓名”写出了将士的坎坷经历,次联“悲歌击筑醉湖城”则表现了他借酒消愁、悲歌慷慨的情怀,后两联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将士们的思乡之苦,以及敌人的强大威胁。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将士的悲壮人生,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边塞的荒凉、将士的愁苦以及敌人的强大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如王昭君出塞),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唐代边塞诗的创作背景和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边疆战争频繁、边塞诗繁荣的时期,许多诗人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等都曾创作过大量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的诗歌,这些诗歌往往以悲壮的情怀、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这首虚构的《出塞曲》也可以看作是唐代边塞诗风格的一种体现和延续,在创作上,诗人可能受到了唐代边塞诗的影响和启发,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来展现边塞将士的悲壮人生和深沉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