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纸忽惊残历尽,一杯聊慰旅怀情。的解释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旅怀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两纸忽惊残历尽,一杯聊慰旅怀情。

秋来处处虫声急,夜永时时烛影横。

归梦不知何处是,孤舟空载几时程。

西风瑟瑟吹黄叶,独倚危楼听雁声。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就病逝于山西运城,他的诗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艺术上长于比兴,多用白描,风格苍劲,为清代宋诗派重要作家,著有《两当轩集》。

译文

忽然发现两页信纸已经写满了离愁别绪,端起一杯酒来姑且慰藉这漂泊在外的情怀,秋天到来,四处都是虫鸣声急促,长夜漫漫,烛光摇曳,影子横斜,归家的梦不知会落在何方,孤舟空自漂泊,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彼岸,西风瑟瑟吹落黄叶,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听着远处大雁的哀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漂泊无依的孤独感,首联“两纸忽惊残历尽,一杯聊慰旅怀情”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慰藉,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秋夜的虫声、烛影、归梦和孤舟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尾联则以西风黄叶和雁声作结,更加深了这种凄凉和哀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诗人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两纸”、“一杯”、“虫声”、“烛影”、“孤舟”等,将自己的孤独、思乡和无奈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惊”、“慰”、“急”、“横”等字,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非常紧凑,从开头到结尾,情感逐渐加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旅途中创作的,黄景仁一生漂泊不定,多次离家远行,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和孤独,这首诗正是他在旅途中,面对秋夜的凄凉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景仁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也可以体会到他作为一位漂泊诗人的孤独和悲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