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韦庄
夜榜孤舟掠岸行,
村墟频过不知名。
欹枕正听滩上水,
开门忽见树头灯。
风前月下谁人醉,
塞北江南几处情。
唯有故园杨柳色,
向人依旧绿盈盈。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依附王建,成为前蜀宰相,对前蜀的文化建设有重要贡献,他的诗词多描写战乱流离之苦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晚唐五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夜晚乘着孤舟沿着河岸前行,
频繁地经过村庄却大多不知其名。
斜倚在枕上正听着滩头流水声,
忽然开门看见树梢上闪烁着灯火的光明。
风前月下有谁会醉倒在那里,
塞北江南又牵动着多少离情。
只有故乡那杨柳的颜色,
依旧向着人们展现着它那盈盈的绿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舟旅行的情景,沿途经过许多不知名的村庄,听着滩上的水声,忽然看到树头的灯火,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对比异乡与故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夜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夜榜孤舟掠岸行,村墟频过不知名”直接点题,写出了诗人乘舟夜行的孤独与迷茫,颔联“欹枕正听滩上水,开门忽见树头灯”通过听觉与视觉的转换,展现了旅途中的意外惊喜与宁静之美,颈联“风前月下谁人醉,塞北江南几处情”则通过设问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尾联“唯有故园杨柳色,向人依旧绿盈盈”以故乡的杨柳作为情感的寄托,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流离失所、漂泊异乡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韦庄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自然会对这种社会现实产生深刻的感受,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他时常怀念起故乡的点点滴滴,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描绘夜航途中的所见所感,韦庄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