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诗句(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融入,注:此句为虚构融入,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而设)
侯印从来非所图,赤丁子亦不容呼。
(此句可想象为诗人内心独白,表达其对功名的淡泊与对世俗纷扰的拒绝,融入于访友幽居的情境中)
作者及朝代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几为僧,与孟郊友善,诗作风格清奇僻苦,以苦吟著称,多于写景、写物,题材狭窄,缺少社会内容,有“郊寒岛瘦”之称。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经历坎坷,曾长期过着僧侣生活,后因还俗应试,屡试不第,他的诗歌创作受到韩愈等前辈的赏识,但仕途并不顺利,贾岛的诗风独特,以苦吟著称,追求字句的精雕细琢,往往能创造出新奇独特的意境。
译文
(原诗部分)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那边红树绿叶正浓,把移开的石块放回原处,惊动了栖息的白云,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附加诗句部分)
高官厚禄从来就不是我所追求的,那些世俗的纷扰和名利我也绝不会去理会。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访友时所见到的幽静闲适的景象,以及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附加诗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世俗纷扰的拒绝。
赏析
这首诗以访友为题,通过描绘幽居环境的清幽和诗人内心的淡泊,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夜晚的静谧和幽深,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附加的诗句“侯印从来非所图,赤丁子亦不容呼”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世俗纷扰的拒绝,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访问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当时贾岛正处于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境地,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在访问李凝的幽居时,他被那里的清幽环境和闲适生活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追求,附加的诗句也反映了贾岛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