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焚香
宋·释宗杲
吾国以香为佛事,客来试向鼻端参。
炉烟袅袅飞天去,妙意飘飘入梵坛。
心境澄明无俗念,禅机深邃有谁谙。
清风拂面心神爽,一曲梵音绕画栏。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又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深研佛法,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释宗杲不仅佛学造诣深厚,还擅长诗文,其诗作多富含禅理,深受后世推崇。
译文
在我国,焚香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客人来访时,不妨试着从鼻尖感受这份虔诚,香炉中升起的烟雾袅袅飘向天空,美妙的意境也随之飘入神圣的佛坛,心境变得清澈明亮,没有世俗的杂念,禅机深奥,又有谁能完全领悟呢?清风拂过面颊,心神感到无比清爽,一曲梵音在画栏间缭绕不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焚香礼佛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首句点明主题,指出焚香在佛教仪式中的重要性;次句以客人的视角引入,通过“鼻端参”这一动作,暗示了焚香所带来的精神体验;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焚香后的心境变化及梵音的美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焚香为线索,巧妙地将佛教文化与个人心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炉烟袅袅飞天去,妙意飘飘入梵坛”一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焚香时烟雾缭绕、意境深远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心境澄明无俗念,禅机深邃有谁谙”一句,则深刻揭示了焚香礼佛对于净化心灵、领悟禅机的重要作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又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杲修行期间,当时他正处于佛教文化的熏陶之下,对佛教仪式和禅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焚香这一日常行为,他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首诗,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畏与向往,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以及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心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