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边细路竹间庵,一段风流擅剑南。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庵

宋·陆游

篱边细路竹间庵,一段风流擅剑南。

客到煮茶烧竹叶,僧归横笛弄松衫。

云开半壁斜阳入,水满前村暮雨涵。

此地幽深宜避世,何须更问武陵源。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篱笆边的小路通向竹林深处的庵堂,这里有着剑南地区独有的风流景致,客人到来时,便煮茶烧煮竹叶以款待,僧人归来时,则横笛吹奏,与松树杉林相映成趣,云开雾散,半壁斜阳洒落进来,前村的雨水汇聚成河,暮色中水波荡漾,此地幽静深远,适宜避世隐居,哪里还需要再去寻找那传说中的武陵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宁静与美好,篱笆小路、竹林庵堂、煮茶烧竹、横笛弄松,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首联点明地点和特色,篱边细路、竹间庵堂,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氛围,颔联通过煮茶烧竹、横笛弄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僧人的闲适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颈联以云开斜阳、水满暮雨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居之地的幽静和美丽,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和满足,认为此地已经足够幽静深远,无需再去寻找其他避世之地。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晚年,他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隐居之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首诗也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另一面——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