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村居初夏》,全诗原文如下:
村居初夏
宋·陆游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满郊原绿似烟。
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
人闲牛自卧,村静鸟相喧。
老我无心出市廛,放翁自爱村居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雨后芳草洗净了沙尘,郊外的原野上水满如镜,绿意盎然仿佛烟雾缭绕,从山涧底捡拾柴火以供晚上做饭,到街头买米以继续早晨的舂米,人们悠闲,牛儿自在地躺着,村庄里静谧,只有鸟儿在相互喧闹,我已年老无心再去市井之中,放翁(陆游自称)只爱这村居的岁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乡村的宁静与和谐,通过“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两句,展现了村民日常生活的质朴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前句写村民从涧底拾取柴火准备晚餐,后句写他们到街头买米以维持日常生计,两幅画面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乡村风光和村民的日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雨余芳草净沙尘,水满郊原绿似烟”两句,诗人以雨后清新的景象开篇,为全诗奠定了宁静和谐的基调,而“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村民生活的艰辛与乐观,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晚年退居山阴老家,过着简朴而宁静的乡村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真挚情感,通过描绘初夏时节的乡村风光和村民的日常生活,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在陆游的笔下,乡村生活虽然艰辛,但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正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